[科普中国]-绿苋草
![[科普中国]-绿苋草](/0.jpg)
绿苋草是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,生长环境适应力非常强,全株绿色,叶密集多皱褶不平,对轮丛簇性。喜高温,耐干旱,喜肥沃的壤土或砂质壤土,生性强健栽培分株或打插繁殖。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、生于沿泽地、沙土和盐分含量较高的石灰石地带。
形态特征茎的特征:茎肉质,节密集,膨大,丛簇生,高10-13厘米,全株绿色。
叶的特征:叶对生或轮生,叶腋各长出幼枝芽,顶端分出3-4小枝叶,似母草,柄长约2厘米,叶椭圆形,光滑。
花序类型:花腋生,白色。
果实类型:萌果短圆形,种子灰褐色1。
全株绿色,叶密集多皱褶不平,对轮丛簇性,每节叶腋下各分枝生长幼初芽,幼枝顶又各分歧3-4小枝叶极为繁盛且与母叶相似。肉质枝叶全长可达10公分,叶柄部狭小,逐渐而大衔接叶面。有叶柄呈圆心型,如圆锹状,叶面腊质无毛,近根处每节有短小气根。花白灰色极小如棉絮状、蒴果短而圆不易观察。高10-80cm。主根粗壮。基平卧,簇生。叶倒披针形。头状花序1-3个生于叶服,球形成长卵形,白色:无花序梗。胞果扁球状倒心形种子褐色,花、果期1-8月2。
习性与繁殖喜高温,耐干旱,喜肥沃的壤土或砂质壤土,生性强健栽培分株或打插繁殖。生性强健,喜高温,耐旱、耐剪。繁殖容易,直接剪取茎叶扦插于栽植地即能成活。
分布范围与用途分布东莞、长安有载培。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、生于沿泽地、沙士和盐分含量较高的石灰石地带。现广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。生长密集,花期长,适合列植或从植于庭园花坛或竹地被植物。
繁殖红苋草及绿苋草为庭园美化上常用的植栽,生命力强、容易栽培。繁殖方法可以分株法或扦插法,以扦插法为主, 取茎前端7cm为插穗,插入干净的无土介质中,约1周即可发根,等到植株长到56cm时,做第一次修剪,前去约3cm,即可获得分枝多且生长茂密的植株。入有机肥,并选用肥沃的土壤,土壤太贫瘠将使生长受阴。栽培期间可施用三要素比例3010:10的速效肥,稀释1000倍,每7-10天使用1次。同时为了维持植株的生长及观赏价值,栽培期间应该定期实施疏密剪,使植株不致生长过长而老化,也可达到维持矮化株型的目的3。
选购要领绿苋草多以扦插方法繁殖,因此购买时必须注意根系是否生长完整,同时因为它是以观叶为主,因此选购时注意不要购买老苗,凡是盘根严重或下位叶黄化严重者多属老苗3。
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:
刘敦华 - 教授 - 宁夏大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