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戏行业“跳槽”指南,真心话

看到那么多跳槽或被裁,不好找工作,蓝果啊~~~
A君:育碧背景。疫情三年,跑到F厂再到M厂再到B厂,上海封控结束,至令赋闲在家。F厂出过爆品有点名气钱给的多,但此后每个项目大都结果不好,所以A君在F厂也就随着项目上线测试不好结束了,此后M厂立项没通过、B厂立项没通过...
B君:鹅厂前同事,伯乐哥2008年加入时他已是策划P3,当时算牛B的了,12年左右离职加入一家小企业Q厂任制作人直到2021年,离职去了一家二次元F厂,F厂这个项目今年9月挂了,至今赋闲在家。其中Q厂,多年以前也出过好作品小有名气,他也立过悍马功劳,但这公司成为上市公司下属子公司以来,除了圈钱就没干过正经事,哪还认真做过游戏?
疫情三年,经济不景气,对游戏行业肯定有影响,包括所谓的版号政策,但不管怎么说,国内游戏行业的产值3000亿加上出海和统计不在内的总计4000亿是有的。4000亿,不少了。伯乐哥问过一些中型游戏公司的老板,为什么不投其他行业或转型?回答是,虽项目成功率低但公司赚钱还是不错的。
赚钱不错!单从上市公司财报来看,平均25%或以上,这比制造业、餐饮业的百分之几好太多!何况出海的钱在海外,钱在海外你懂的。
项目成功率低!多开几个项目啊,每3个月测一把,实在改不出来,及时止损,干掉就是了。这就是为什么,我们看脉脉里那么多游戏人揭露黑历史,但另一方面公司依然在另一个地方招兵买马,继续试。而且我发现,这种学习和效仿越来越盛行,这也许就是“成功经验”!!!!
人的一生,没有几次公司经历,差不多七次左右吧?七减二五次?七加二九次?如果你也想多试试老板,积累点经验,无所谓,那以下建议权当我没说;如果你珍惜机会,想多点积累,做一个成功的游戏,至少以下几个维度的考量,你是需要去搞明白的:
1, 好公司。好的游戏公司,1)一定是有自已的优势品类,意味着有积累,产品有迭代,成功率高,转战新的品类也能赋能;2)股权相对有制衡比一股独大好,一个人70%以上股权从长远来说是比较危险的这个企业未来都命系老板一人,如果几个老板.股权比较均衡也比较糟糕。
2,好主管。这个公司的高管、中层管理者、基层管理者,差不多是你所面试的几个人,基本上可以判断这个公司的管理风格,决策风格。一个游戏项目成功,少不了关键人: 制作人、主XX 、发行或运营负责人、公司老板(投资人)。关键因素:制作人和老板(投资人)之间的交往历史,这意味着项目的容错率,否则极易产生信任危机!其次是制作人的统筹能力,公司越小越他妈的重要,中小公司的制作人能不能做出成功产品不是制作能力有多牛,而是对产品、玩家、市场的理解和把控有多强,能不能把发行和运营的思维或能力或人员把控住,中小企业这是关键,不像腾讯和网易资源强大有专业用研、市场及品牌为其赋能;游戏制作也重要,但制作层面至少有主XX和项目成员分担着。
3,好文化。游戏公司文化最重要,首先要来脉脉搜一下,风评如何?伯乐哥最近四年,拜访了北京、上海、杭州、广深、成都的大部分游戏公司,脉脉上的风评和企业实际基本上一致的。文化包括:研发流程,项目及人员评价等。特别团队分工、协作方式,这个不同公司可能差异较大。还有信息共享,有的公司名义上大,但实际上项目与项目之间,工作室与工作室之间基本上不来往的,有的企业还禁止之间交互或不提供IM相通(这个一定提高警惕了)。
4,好回报。薪酬回报是一个大概念,有直接回报如工资及福利,还有工作本身如价值感能不能使自已增值,还有间接回报比如学习或培训之类。千万别去试用期开人、项目测试不行就裁人的公司(哎,这样的公司还不少),这些公司在选人方面只 一味地拿高工资吸引,在选人用人方面缺耐心、缺方法的。
“4好”,是我给游戏行业“跳槽”的同学们的参考,希望对有需要的同学有所帮肋。